还要拿粗竹竿做两个扶手,这样比尔和李婆婆起来,也能轻省点。
并且,那茅房是半露天的。天花板要封闭起来,这样下雨,地面就不是湿黏的了。
还有,若是冬天了,上个茅房,露着,得多冰冷啊。
地上没有铺砖,也没有砖可用。他就给地面做一层竹木板,这样干干净净。
他不知道七十年前,他爷爷在清朝都城,在给乌鸦买的那座艾府宅子里,也曾经琢磨过这些东西。
只是现在,他要给教堂里的人,创造一个更舒适的居住环境。
按理说这么大教堂只住这么几个人,空间是挺大的,教堂教职人员多的时候,住了七八个人呢。
农村最不缺的就是地。打土豪分田地以后,普通农民家的居住面积宽敞,比起城里的人都舒服。
如今农民家家都有大院子、能种菜种些东西。
这会儿的农民,苦就苦在没钱。想挣点钱,吃些、买些稀罕物品很不容易。
李大和家的院子,往少了算三百平米。他爸现在天天叨叨着让他娶媳妇,早点生接班人,让小伢儿到处跑。
可他当组长的,革命干劲太大,还没顾上。
他还正琢磨着给远道来的德西,先娶媳妇、留住他呢。
毕竟都二十八了。还想在这里留下建设,本来就是外国人,再找不着对象,更得打光棍了。
德西干活儿,李婆婆和小可就做饭,当然李组长在,还得有他的饭。
今天的菜是丝瓜汤。炒黄瓜里打了两个蛋。那只母鸡吃了粮食,很争气地开始下蛋了。
赶鸭子的时候,也顺便在河里拿网子捞了点小虾,这简直是从鸭子嘴里抢出来的食。
自从他们进了生产队,就开始混上了吃喝。丰富多了。
今天德西白天要砍竹子,就没功夫去抓鱼。不然,还能整个鱼汤。
自从李大和教他钓青蛙,他就知道怎么钓鱼了。还会挖那种鱼虫了。
祖父哈德里在庄园里,有无数专业鱼竿。
德西在这儿,只有一根竹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