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年秋天,多个城镇爆发了因食物问题引发的抗议活动。
很多妇女走上街头,表达对黄油价格飞涨和食物供应不足的不满。
为什么是妇女?因为男人都在战场上了,只剩下妇女儿童老人。
粮食都如此艰难,工业生产与战略储备开始短缺。工厂就算想开工,也面临原材料不足。
艾徳勒克的困境也一样。失去青岛所有资产,造成资金链的迅速紧张。银行贷款周转较难,基金会的整体损失非常大,哈德里每日焦头烂额。
与民众的苦难不同,德国工业和科技创新依然不停。军工产业更是发达。
英国人感慨:"德国人的每一件装备,都显示出他们的工程天才,即使是最简单的铁丝网钳,也比我们的精良得多。"
那又怎么样啊?工业再精尖,老百姓也吃不上饭。
前线战事吃紧,军工厂生产的武器、炮弹、炸药、枪支,都不能断档。哈德里不能停产。
他弟弟卡尔,堂弟、堂叔们有的还在战场上,等着这些武器去救命。
哈德里勉强维持工厂开工、运营、开足马力24小时生产。青壮工人不足,有妇女儿童都开始参与劳动。与前线无关的建筑等其他工业基本关停。
到年底,仁、慈已经没有学校可上,青年都去战场了,他们去了工厂帮忙,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。
这俩大小伙子确实没白养,才13岁,就已经能帮哈德里跑腿、传话,在兵工厂里打杂了。
1916年,开战两年。
政府接着征兵,工厂里的工人,小镇乡村的农民都去了战场。大环境下,艾徳勒克在城市里,失去了原本富足的生活来源。
这时候,埃莎又怀孕了。当夫妻俩相濡以沫、感情渐深时,这事就不可能避免,这会儿哪有避孕的药。
另外,容克贵族家庭,有的已经绝嗣了。如果这家本来就只有一个两个儿子,未婚的青年军官阵亡,没有留下孩子;老一代又不可能再生了。这家绝种了。
霍斯的死,让詹尼尔的儿子少了三分之一,卡尔还未婚,哈德里和埃莎可不就是得接过传宗接代的大旗嚒。
想在城市里获得充足的吃喝,越来越艰难,哈德里让女人和孩子们,都回米斯巴赫的农村。
只有他自己留在慕尼黑等大城市,周转工厂等事务,仁·慈也跟着他,在厂里帮忙干活,兵工厂保证口粮供应,他们也有口饱饭吃。
各地都爆发抗议,大批妇女走上街头,聚集在政府大楼前,要求改善食品短缺问题。
这一年,城市里对土豆、黄油、糖、肉、鸡蛋、牛奶所有食物,都实行粮票配给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