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据大文学>都市青春>天堂来的风 > 第244章 妥协与合作
    识时务者为俊杰。要么加入,要么死。

    不进不行啊,要想开工厂、获得经济权利和地位,就还得政治正确。

    哈德里也进了国社工党,在其中也任了职务,主要是军事和经济顾问团。当然,只加入党派肯定不够,要想到达权力集团核心,家族要为政府募资捐款、提供资金、满足要求。

    1936年德国颁布了《实施四年计划的指令》,总代表"戈林"拥有直接向所有国家机构、及经济团体下达指令的,最高权限。

    四年计划办公室,下设六个专业管理局,哈德里隶属其下的工业生产局,负责建立:不受国际供应制约的军工产业。

    1937年,德国成立了“国家工厂”,在国家权力下,强制剥夺了私营公司的控股权,改由国营工厂持股一半以上。

    艾德里克家族的钢铁厂、煤炭厂均在其中。不仅如此,还参与政府建成六大飞机制造中心的项目,成为其中之一。

    一战后德国被限制空军,仅能发展民用航空。但国防部陆军武器局,开始专注于飞机型号和航空技术的规划和研发。

    也为各家公司的飞机生产安排提出建议、下发订单、监督测试。

    不进权贵层,会死;进了权贵层,就与军国主义利益捆绑,被军事管制。

    此时外交部长纽赖特,依然非常重视跟民国紧密合作。

    而且纽莱特倒是特别提防日本。因为日本耍流氓。

    为什么要跟民国大力合作?因为中国地大物博,有大量资源。日本弹丸之地能有啥?还得去靠抢中国。

    但可怕的是,德国国内的生产原料供应逐渐枯竭,而一战协约国,又对德国进行了资源封锁。

    德国急着要民国提供的钨、锡、锑等重要资源。

    钨最稀缺,德国军械专家发现,含钨枪支的子弹,发射速度更快。用钨制造的装甲板、装甲弹都有非常强的防御攻击能力。

    锑耐火性高,能大大增加金属的强度,是制造如坦克齿轮的绝佳材料。

    锡耐腐蚀,延长食物保存时间,是保证部队后勤补给的重要战略物资。锡合金能制造装甲、坦克车的轴承。

    有了这些资源,德国的军备实力也大大加强,在二战中武器更精尖。

    民国这两种矿产的资源,也是德国军工的命脉。

    从1920年到1941年,中德曾经结成联盟、有亲密的合作关系,在抗日战争之前,民国的工业建设和军备,因为德国的帮助,迅速实现现代化。

    此时的中德合作,存在强大的经济因素,也是彼此需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