并且艾徳勒克也要发展壮大,需自身有实力,才能自卫。
在一战之后被各国封锁的困境里,哈德里被饿怕了,也濒临过破产绝境。他也要带领家族突围,不可能跟趋势对着干。
与恶魔为伍,才有可能在屠刀之下救人。这句话,来自于哈德里对现实的妥协。
当初巴伐利亚人·民党的党·魁被暗杀、溺死在某湖,被强行解散,哈德里毫不犹豫第一时间就加入N·C。
在儿子不解的目光下,他从没有对马丁说过原因。
但没想到,马丁现在想到了。
日军占领前,全城100万人,战前逃走了很多有钱、有能力跑的。留下的全是穷人、没钱买票跑不掉的。
这些人被日军屠杀了30多万,但有25万人,处于安全区救助之下。
马丁无法想象,当杏妈妈在德国知道,自己的同胞,那样死难,内心会有多痛苦。
但是当赵杏知道,自己养大的儿子、孩子,此时此刻日日争分夺秒救自己同胞的时候,她的内心,又有多骄傲欣慰。
写的信都不知道能不能送到。不过赵杏每次都在哈德里的信末尾,含着眼泪加一句。
“马丁,仁,好孩子。一定要保护好自己。”
这座完好的、占地几百亩土地的郊外广阔厂区,从此成为接纳难民的营地。
他们先是住在厂里施工所建的工棚里。如果是一家老小,拖儿带女的则住在工人宿舍内。
多数则是自己动手,搭建简易的棚子居住。米和做饭的煤,都是非常短缺的。
搭棚的材料,还是那两兄弟一次次外出在大街上,捡破烂捡的。
马丁这位从来没干过太多体力活的,用那读书、写管理和数据报告的双手,捡了战火中废墟处的无数东西,蚂蚁搬家般地搬回厂区。
木板、被褥、砖块、布料、防水布……
除了捡,他也偷。用自己的脸和日语,跟霸占着杂货铺的日军凑近乎,说我是德国人,困在这里走不了了。
要买点用得上的物资,趁士兵不注意顺手也偷点别的,饼干、煤、盐、糖,什么都偷。
难民里有医生,就自发成立医疗组,救治进来的伤者。
躲在厂里的人们安静、友好,彼此互助,珍视着这唯一的活命机会。他们轮流夜晚值班,观察有没有日军翻墙进来、或敲大门。